400-9920-618
中文
English
Español
首页 > 新闻与活动 > 行业动态
常用的图书馆电子标签有哪些类型?
2025-03-28

RFID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,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,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(电子标签或射频卡)进行读写,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, 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,RFID标签正在成为提高图书跟踪和管理效率的重要工具。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图书馆电子标签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:

1. 按频率分类
高频(HF, 13.56 MHz)
特点:读取距离约0.1m~1m,兼容ISO 15693/ISO 18000-3标准,技术成熟,成本低,适合图书管理。
应用:最常见的图书馆标签,支持自助借还、防盗(EAS)和盘点。

超高频(UHF, 860-960 MHz)
特点:读取距离远(可达数米),多标签批量读取速度快,但易受金属/液体干扰。
应用:适合大型图书馆快速盘点,需特殊设计减少干扰。

2. 按功能分类
普通RFID标签:存储书籍基本信息(如ID、书名、作者),支持借还和盘点。
防盗一体化标签(EAS+RFID):集成RFID数据存储和防盗报警(电磁波或声磁技术),无需额外贴防盗磁条。
传感器标签:扩展功能(如温湿度监测),用于珍贵文献保护,应用较少。

3. 按封装形式
不干胶标签:直接粘贴在书脊或扉页,成本低,易批量应用。
硬质标签(抗金属标签):用于光盘、磁带等特殊载体,减少金属干扰。
柔性标签:可弯曲,适合嵌入书皮或档案袋。

4. 按存储与安全
只读标签:预先写入不可更改的ID,安全性高但功能有限。
可读写标签:允许多次写入(如借阅记录),需加密防止数据篡改。

5. 特殊应用标签
NFC标签(基于HF RFID):读者用手机感应获取书籍信息或续借,增强互动性。
双频标签(HF+UHF): 兼顾近距离借还和远距离盘点,成本较高。


目前市面上的图书馆电子标签本质上还是以HF和UHF为主,或者采用混合方案,然后根据不同的环境功能封装要求等进行特殊化处理,多搭配固定式盘点设备和便携式RFID读写器进行追踪盘点,以实现整个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,当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图书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产品和技术的选型。

联系我们